工程科学学报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际刊号:2095-9389
国内刊号:10-1297/T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9049 人次
 
    本刊论文
xx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 目 名 称:xx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承 担 单 位: 淮阴师范学院

  共 建 单 位: 淮安市农科院、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合 作 单 位: 江苏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

  主 管 部 门: 淮安市科技局

  目 录

  一、项目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 1

  (一)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 1

  (二)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6

  (三)江苏的优势和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四)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15

  (五)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对解决关键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促进江苏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的意义 18

  二、项目组建方案的分析 19

  (一)上游技术发展情况、项目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先进程度 20

  (二)预期效果 26

  (三)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推广应用途径、方式 27

  (四)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8

  (五)风险分析 30

  三、项目单位情况和项目实施基础 31

  (一)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及其代表性成果 31

  (二)实验室主任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时间精力保证 35

  (三)承担单位简况(包括承担单位在该项目领域国内外影响和地位;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科研队伍水平、结构、团结合作情况及管理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情况,知识产权状况,承担的与项目有关的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已具备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情况) 36

  (四)共建和合作单位情况 37

  (五)产学研合作基础 38

  四、项目主要目标和任务 39

  (一)三年内目标与任务 39

  (二)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 45

  (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放服务形式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46

  五、项目总体设计和布局 51

  (一)项目建设地址 51

  (二)项目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附功能单元构架框图,学术委员会建议名单) 51

  (三)人员配备及规模 54

  六、项目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55

  七、投资预算 58

  八、项目组建领导小组与负责人 62

  九、项目主要技术人员 63

  十、承担单位意见 65

  十一、共建单位意见 66

  十二、合作单位意见 67

  十三、主管部门意见和经费匹配承诺(需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 67

  十四、附件 68

  1、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68

  2、近年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72

  3、近年来重要获奖清单 76

  4、近年来重要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 79

  5、近年来国内外合作项目清单 87

  6、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项目与成果清单 88

  7、本项目联合共建协议和合作协议,分别明确共建和合作各方项目出资、项目人员、任务分工、共建合作机制、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 89

  8、项目承担单位转移资产清单 90

  一、项目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

  (说明:1、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江苏的优势和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2、项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对解决关键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促进江苏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从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中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环境的突发事故。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国家形象造成很大损害,已经成为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绿色发展必须突破的主要瓶颈。我国的GDP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8%~13%,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4个国家中排在第133名。在所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中,绝大多数都与水污染有关,其所占的比例高达70%。例如,2007年5月28~29日,太湖暴发蓝藻,造成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发生饮用水危机,市民纷纷到超市抢购纯净水和面包,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打乱了数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也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敏感神经;2007年6月,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的卫星监测发现,在安徽巢湖西北部也出现明显的蓝藻信息;2007年7月1日,来自新沂河上游的客水污染团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江苏沭阳段,造成饮用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沭阳城区20万居民断水长达44小时之久。上述水污染事件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水已经成为2007年我国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主题,一场针对水环境的“环评风暴”正在刮起。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农业部等组织的专家组对众多水污染事故调查后分析认为,造成上述污染事件发生的污染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二是工业污染、工业排放;第三个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物,即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一些污染物,如农业生产中过多地使用化肥、农药,且利用率不高,残留物通过降水或其他方式流到江河湖海之中,以及鸡、鸭、鹅等比较大型的养殖场,其养殖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后直接排放等。专家组同时还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面源物污染占有的比重最大。这就更让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思考一个不可避免和急待攻关的课题,即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饮水安全、保护我国特殊生态区和主要流域区的生态环境为重点,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水污染防治,进一步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随着传统农业生产力的限制和石油农业暴露出的弊端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农业出路。实践证明,生态学理论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一个农业生产系统是否合理、高效,关键在于其生物生产组织是否因地制宜,是否符合生物与环境协调统一、持续稳定发展的规律。任何地区都存在着与其相适应的生物群落。人工生态系统必须适合自然环境,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过分盲目强调改造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态农业系统是以生态学、系统工程理论及定量优化方法为指导,因地制宜,实现农、林、牧、渔、加工等生产行业的有机结合,变单纯从自然界索取为保护、改善、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高效的农业生产同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世界生态农业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与发展方向。

  我国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一直十分重视。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推广生态农业作为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一,要求“中央和地方逐步增加对生态农业和植树造林的投入”;在我国政府为贯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所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里,详细阐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必要性、战略思想与指导原则,并优先将生态农业作为第一农业项目提出。特别地,在2003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所谓“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2006年初,国务院又接着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等七项重点任务,以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决定》还对未来5~15年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在《规划纲要》提出的5个战略重点中,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要奋力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加强粮食与食物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提升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今年初下发的《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则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将“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为5个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以此来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近年来,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命科学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形成了以现代生物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领域的重大发展,使生命科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生命科学本身。其中,近20年来在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里的研究与开发十分活跃,新的热点、新的方法、新的突破、新的产品层出不穷。以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基因克隆、遗传转化,以及细胞、组织培养等技术方法,将外源基因转移并整合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物中得以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从而使受体获得新性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同工酶标记、80年代出现的多种DNA分子标记、90年代的高度可变微卫星位点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态学领域,由此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分子生态学学科。与此同时,我国科研和生产管理人员总结与创建了典型的专项生态农业技术,如沼气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立体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等,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以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的高新技术给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洪泽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我省西北部,发育在淮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面积2069平方公里,水生资源相当丰富,是里下河地区1000万人的“生命之湖”,同时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洪泽湖所在的淮安市地处我国气候分界线上(33°33′N),其水源、水质、大气、土壤等主要环境要素适宜,易达到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要求,生态环境质量佳,具备开发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良条件,已建有4个国家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县,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为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吸取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先污染再治理的状况,抓紧制定环洪泽湖地区中长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规划,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洪泽湖地区开发保护工作;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与重点,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湖区水质的影响。因此,建立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及时开展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的研究工作,保护环洪泽湖生态环境,创建环洪泽湖生态农业区是当前事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对实现江苏“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生态农业是在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持续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目标的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各国的生态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美国是最先进行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国家之一,1988年提出“低投入(或减投入)可持续农业”计划,1990年又提出“高效率可持续农业”计划。目前已初步探索出若干具体模式:农作物合理轮作模式;种植业与畜牧业复合经营模式;主要利用农场内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培肥管理模式;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模式;利用作物轮作与机耕措施防治杂草模式等。德国、法国、英国试行一种“生物农业”模式。其主要技术与管理措施是:培育和推广外部资源低投入及农场内部非购买性资源高投入的栽培品种,研制综合栽培技术,实行农作物合理轮作和适宜的耕作制度,采用有效的有机肥与堆肥使用技术,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绿肥与用地养地结合技术等。日本1992年以来,推广“环境保全型”农业模式并推行“自然农业”模式。印度1986年颁布环境保护法,1992年提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途径,目前正试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谋求生存与发展模式。

  我国实施生态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在乡村级进行小规模试点,进而在县一级试点。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9个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出了51个代表性的县,实施生态农业试点。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如注重研究和利用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作物生产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使用抗生素等。目前,生态农业建设示范面积已接近2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7%左右。

  但是,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农业的研究、建设方面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因此而直接导致饮用水危机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国家环保总局2005、2006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七大水系中,60%的水质已经受到污染,而被污染的湖泊则达到72%。可以说,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而今年夏天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语)。各地水污染危机的连续暴发,绝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说明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不仅使中国的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这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

  要使我国在该领域赶上或超过国际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工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我国在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与国际差距较小,借助这一优势,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的研究工作,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科技企业相结合,全面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水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开展环湖区域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与示范工作,严格控制农业面源物污染,加强对我国主要流域区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及跨行政区域存在的可持续发展共性问题的最为有效的重大举措。

  多年来,本实验室结合所在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优势,一直在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已建有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技术平台、生物农药研制平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新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平台等。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创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评价、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与研制、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的产业化开发、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与加工、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1、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方面。以优质、安全、多抗、高产为目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优异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进行创新,选育出一大批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秀品种。对一些重要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薯等,进行了从细胞至基因水平的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简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拓宽植物可利用的基因库,为植物资源的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从而选育出一批具有优良特异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如建立了一个应用范围广泛的甘薯SBD—转基因平台技术,使外源重组基因在甘薯淀粉粒中高效特异表达,合成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乙酰淀粉。通过形态解剖学、农艺学的方法对我们在育种实践中发现的小麦雌性不育系突变体加以研究,掌握了其育性表达规律,经典遗传学研究发现小麦雌性育性受两对主基因控制,本实验室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将第一主基因定位在2DS之上。该材料在杂交小麦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所在地——淮安市地处我国气候分界线上,我们在淮安建立了“冬春性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基地”,把冬春杂交,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的优越性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投入小,效益高的小麦育种体系。目前已构建了近300平方米的冬春矮败小麦轮回群体,育成矮败小麦新品种3个。与此同时,还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抗条纹叶枯病优质高产超级稻、大豆、玉米和能源型油菜等新品种。

  2、在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方面。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物安全问题。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前景及其生物安全问题也展开了激烈争论,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瓶颈”,制约了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本实验室近年来对外源基因通过花粉漂流逃逸到野生近缘植物的风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为花粉供体材料,十字花科的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蔬菜作物(二倍体小白菜、四倍体小白菜、大白菜、雪里蕻、甘蓝、萝卜等)和野生杂草(诸葛菜、播娘蒿、荠菜、风花菜、遏蓝菜、野芥菜等)共15种植物为花粉受体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转基因油菜与上述15种植物间的杂交亲和性与基因流。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防止基因污染的有效措施,并对照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4级分类标准,科学评价了抗除草剂油菜的生态安全性,初步确定其安全等级。该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研究结果不仅为抗除草剂油菜生物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科学数据,而且从理论的高度寻找转基因油菜导致近缘植物“污染”的可能原因和机制,同时为转基因油菜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转基因油菜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

  3、在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和研制方面。以水稻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为基础,研制开发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生物农药的新助剂、新剂型、新配方,并且改善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降低生物农药成本。全面研究并不断完善了以生物农药为主题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体系,提高水稻无公害生产水平。已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源农药产品2个:1.1%苦参碱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

  4、在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的产业化开发方面。近年来,本实验室充分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特点,进行了优质水稻区域化布局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无公害优质水稻栽生产新技术体系的研究,探索形成无公害优质(有机)稻米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采用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优质水稻新品种繁供体系,研究集成适应不同稻区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新技术体系,研制相关技术操作规程(标准),探索形成无公害优质(有机)稻米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加强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订单种植,加强产销衔接,实行优质优价,强化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力度,搭建开拓淮米市场等,并由试验、到示范、到推广辐射,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有效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以促进淮安水稻生产由“产量偏重型”向“产量和品质并重型”转变,最终形成优质稻米“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技+农户”等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2000~2005年,项目实施规模及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918.9万亩,位居全省各市之首。其中,2005年全市实施推广面积达303.8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74.8%,约占全省适宜发展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面积(2000万亩)的15.2%。于2000年在省内率先进行有机稻米产业化开发,到2005年累计实施有机栽培面积32270亩,约占全省开发认定总面积的50%以上。

  5、在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与加工方面。洪泽湖水面广阔,水生资源极为丰富。多年来,经过国家、省、市历次水产资源开发,水产业得以长足发展。洪泽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鱼基地之一,渔业已经成为环洪泽湖区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年销售额达27亿元(2006年)。近年来,本实验室的组建单位在龙虾、河蟹及鱼类的无公害研究及其产业化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产生了极大的效益。

  6、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加工方面。以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韭薹、蒲菜等淮安特色蔬菜和冬枣、草莓等水果的贮藏保鲜机制,研发出天然防腐保鲜剂应用于果蔬保鲜,促进果蔬保鲜产业进程。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层次研发,如从花生壳中提取分离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和膳食纤维、从虾壳中提取壳聚糖以及脯菜的综合利用等,扩大其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本实验室对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及利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相关的研究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

  (三)江苏的优势和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省对大力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农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在我省颁布的《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里,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推进具有江苏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目标,要求在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循环经济、公共安全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自然资源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显著提高。2007年初下发的“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苏政发164号)则更加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成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要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新成果。长期以来,我省各级政府与科研人员在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方面实施了众多富有成效的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促进了我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平、农产品生产总量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农业的发展水平与方向直接对我国农业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但是,我省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之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和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原因,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严重的破坏。“太湖蓝藻事件”的暴发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使人们不仅对江苏发展模式产生质疑,苏锡常全面小康的成果也被颠覆了,苏锡常没有一个城市算是全面小康的,现在就要开始补课,哪怕GDP下降15%。

  洪泽湖是全国第4大淡水湖,地跨我省淮安、宿迁两市。湖泊总面积约为310万亩,它不仅为苏北2500万亩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而且是我国主要水产资源基地之一。湖区渔业、矿产资源丰富,在苏北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不仅盛产鱼、虾、蟹等,而且芦苇、蒲草、莲藕、菱角等水生经济作物与资源也相当丰富,由此亨有“鱼米之乡”之称。其水产品种类丰富,有大青虾、淡水鱼、鳖、蟹等。其中洪泽湖大闸蟹、大青虾、鳜鱼、白鱼、甲鱼、鳝鱼等远销国内外。“洪泽大湖,日出斗金”。

  然而,环洪泽湖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常年的农业生产是建立在高额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投入基础上实现的。这种以高投入高产出为典型特征的数量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人们基本需要的目标,但同时也付出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代价,对当地的农业生态安全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制约了环洪泽湖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大量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及以追求高产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当前环洪泽湖区域的农业生产技术还面临着众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主要是农药、化肥污染问题,对粮食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江苏省的农药生产厂家近300家,每年生产的农药产量占全国的20%以上,且生产的农药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毒甚至是剧毒农药,导致江苏省11个商品粮基地的粮食有17.7%受农药超标污染,全省受污染的粮食达57.4亿kg,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其中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重要粮食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农药类型更多,平均亩使用量高,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年来,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化肥施用量一直呈较快的上升势态。以水稻生产为例,据统计,从化肥施用量看,最高的县(市)亩用量平均达到36.92公斤,其中N肥的使用量,最高的县(市)亩用量平均达到21.15公斤。化肥的大量施用,加上化肥的利用率低(N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还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主要根源,洪泽湖的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在现有的农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投入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不仅在类型、结构和数量上有明显的缺陷和不合理,而且在施用的时间上也有许多不当,这也是导致农产品污染、环境劣变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肥料的施用过程中,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养分供应进程与作物的需肥规律不相吻合,从而导致作物以肥料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大气中N2O不断积累,地下水中硝态氮大幅增加,江河湖泊无机磷富营养化等。另外在作物防病治虫、水分管理过程中也有很大的盲目性。

  3、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增加、闲置与不合理处理,是生态农业发展又一环境新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农田大量秸秆的闲置与燃烧,所带来的水体与大气的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的一大公害。

  4、由于高额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投入后利用率不高,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江湖中,污染了水生生物;水生生物又极易富集危害因子,导致食物链的污染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5、在洪泽湖水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一些水产品养殖场为了获得高产和高效益,盲目投入各种鱼药,致使水产品药物残留过高。

  6、由于环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被过度开发,密集的水产养殖及与之相伴的水生植被大量被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自我修复缓慢,环洪泽湖区域生态脆弱状况也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四)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建立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环洪泽湖区域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不仅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导向性功能,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的“三农”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进行生态农业生产必须满足以下技术需求:

  1.生态农业生产的单项技术的需求:生态农业生产是一多技术的集合体,其技术领域涉及产前、产中与产后的全过程。

  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技术主要包括优异农业生物新品种(包括农作物、水产品等)的选育与利用、农田环境的监测与环境的整治三个方面。目前在农业环境的监测上相对比较粗放,仅是区域性的粗略监测,对不同农田间环境受损(污染等劣变)的差异性及准确性还难以作出精确的判断,从而降低了无公害作物产品的可信度。因此研究与建立对农田污染(农药污染)状况大样本量的快速检测技术,无疑是生态农业生产能否健康发展所急需解决的技术关键。在对现有受损农田环境(污染)的修复治理技术方面,是决定生态农业生产能否全面推开的重要环节。因此研发农田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受损农田修复技术是当前生态农业生产中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当然,在生产过程中,所选育、利用的生物品种必须达到国际或国家优质标准,并适应示范生态区的生产条件。

  生态农业生产的产中技术主要包括农用化学品的筛选与使用技术。在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等)的筛选上,主要从提高其高效性、安全性上进行新的创制。如筛选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复配剂等新型农药,研制缓释性高效肥、添加肥料增效剂等是当前生态农业生产的核心保障技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技术上,主要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阈值与利用效率等方面。目前在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应放在对造成污染的关键点进行有效降污、提高利用率的技术开发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农业生产真正实现清洁化。

  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后技术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营销技术,这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无公害农产品的贮藏技术上是一个薄弱环节,急需攻关解决。无公害农产品的加工与营销技术上,现行的基本措施是无公害农产品的订单化、品牌化生产策略,但规模化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技术需求也十分紧迫。因此必须在基地建设、品牌建设、购销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组装,实现生态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生态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的需求:生态农业生产是一多技术的集合体,在技术集成过程中,高效性是关键,所谓高效性主要表现在对农业资源的高利用效率与产品的产出率、商品率等。在生态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上,不是一些单项的技术的简单组装与应用,而必须建立在全面整合生产的各个环节,并进行标准化操作,实现其高效性。目前在集成技术的需求上,缺乏统一标准,需要强化这方面的研究。

  生态农业涉及范围很广,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鉴于以上分析,本实验室在开展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过程中,必须结合环洪泽湖生态区的地方优势及特色,在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这两条战线上作战,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环洪泽湖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实验室拟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面广量大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入手,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组织规范其生产的各个环节,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发展洪泽湖生态农业,从而为提高洪泽湖区域农产品的品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当前急需解决以下四个关键技术:

  1、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与利用技术。

  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平台。

  3、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及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4、农业资源的安全、高效综合利用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平台。

  (五)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对解决关键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促进江苏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的意义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21世纪之初,全面实施这项宏伟工程,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履行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地处我国气候分界线—淮安市,在洪泽湖生态区建立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创建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化、组装和完善生态农业研究技术体系,最终总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平台,将带动区域性生态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将对我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项目的创新性主要在于:

  (1)方案具一定的创新性。以往生态农业的研究侧重于实用型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而本方案则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主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以及水产品的养殖、加工入手,提高农产品品质,找准了切入点。同时该项目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项目的实施又能带动我省其他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

  (2)研究内容创新。本项目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这一当今国际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将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性评价纳入到生态农业的研究范畴,拓宽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中有关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性的评价方法与体系居国内先进水平。

  (3)先进的平台建设。建立了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的平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平台、新型生物农药研制平台、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平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平台等,为洪泽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提供资源保证、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撑。居国内领先水平。

  (4)集成标准化。方案突出了生态农业技术的集成组装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环境质量监测、投入品的质量监测以及农作物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控制,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环境质量。

  (5)工程整体化。实验室建设以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的研发为核心,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及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产”、“学”、“研”、“推”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实验室建设的完整链条。

  此外,本项目将可提出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及其理论,对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组建方案的分析

  (说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先进性与创新性,预计成果的产出形式,风险分析等,主要包括:上游技术发展情况;项目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先进程度;预期效果;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推广应用途径、方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一)上游技术发展情况、项目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先进程度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先进技术有:转基因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加工等技术。

  1、转基因生物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转基因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被应用于农作物品种改良等许多领域。由于转基因技术的成功,极大地拓展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范围,使传统上只能在同一物种内或近缘野生种间利用的资源扩大到可以将任何生物的基因转移到目标作物。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来自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的基因被成功地转移到不同的栽培作物中,这些导入的外源基因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增强作物抗病虫、抗逆、抗除草剂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本实验室目前已经建有分子生物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技术平台,并在农作物品质改良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甜玉米中生产药物蛋白,我们建立了甜玉米体细胞植株再生体系,评价了甜玉米体细胞植株再生性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已经定位的控制玉米体细胞植株再生性的主基因的紧密连锁标记,结合育种实践对其进行分子标记聚合选择,并开始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基因技术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此外,本实验室还建立了用于作物淀粉分子结构修饰改良的SBD—转基因平台技术。该技术以甘薯为对象,利用Bacillus circulans环状糊精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ycosyl- transferase, CGTase)的淀粉结合结构域(starch-binding domain, SBD)作为"锚",将目的基因编码序列与之相连接,利用带有甘薯块根特异性表达的表达启动子和蛋白质跨膜转运的信号肽序列的重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SBD重组基因转入甘薯体内。使得重组基因在甘薯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被锚定在淀粉粒中,并对淀粉分子结构进行修饰,从而在甘薯块根内直接合成具有工业用途的新型淀粉,减少采后变性处理对境造成的污染。该项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用于玉米等其他淀粉类作物的品质改良。为此,我们先后承担了2005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并于2007年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作物上,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以在早代就能够对目标基因的转移进行准确、稳定的选择,而且克服隐性基因再度利用时识别的困难,从而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抗病、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本实验室对我们在育种实践中发现的小麦雌性不育系突变体的不育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及遗传解析,第一主基因已经定位在2DS上,距SSR标记barc95约8cM,进一步利用近来建成的遗传分离大群体寻找与该主基因更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其精确定位,找到连锁距离小于1cM的遗传标记,并将其转换成育种实践中可以直接运用的SCAR标记,为克隆小麦雌性不育主基因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分析了主基因的遗传效应和互作方式,阐述小麦雌性育性的遗传机理,探讨雌性不育在小麦性别发生及进化中的可能作用。其中的研究内容分别于2002、2007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3、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如食品安全、生态风险以及生物安全的管理与法规等。在有关生态安全的诸多问题中,比较令人关注的便是外源转基因的逃逸(Gene escape)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安全问题。外源转基因(如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而逃逸到环境中,造成非转基因作物品种的污染和形成恶性杂草,从而给农田生态系统带来危害。相关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在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种田间混合种植进行自然授粉或者人工辅助授粉的条件下,对能否产生基因污染植株进行分析。事实上,转基因作物与其亲缘种间的基因流关键取决于转基因作物与近缘植物间的杂交亲和程度,本实验室通过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创立了通过杂交亲和性(尤其是蒙导花粉诱导授粉条件下)的系统研究来评价转基因作物与其近缘植物间基因流风险的方法与体系。大大简化了转基因作物基因流风险的评估程序。与此同时,借鉴国外已经报道的先进技术,掌握了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与程序,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毒性、过敏性等检测。相关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romosome Research》、《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等SCI源期刊上,并获得了2007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4、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技术

  研制并使用高效、安全的新型生物农药,积极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实验室近年来在PGPR微生物制剂研发、植物化学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我们从水稻生境中分离筛选了2086个水稻相关细菌,以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恶苗病菌为指示菌,从中筛选获得对三种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显著的细菌203株。测定拮抗细菌的胞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次生代谢物(嗜铁素)的活性;测定其固氮解磷活性;测定其对有机磷等多种农药的降解作用,分析其ARDRA图谱、BOX—PCR指纹图谱,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最终筛选出2株细菌,制成微生物制剂。大面积田间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套技术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显著促进水稻生长,降低农业环境污染,降解农药残留,固氮解磷,改善土壤营养及微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稻增产增收,改善品质。本套农业生态控制技术已完成中试,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此外,我们研究了纯天然型调节剂及其在农作物上的高效应用,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出对作物有调控作用和杀菌抑菌作用的活性成份,研发出新型无公害植物调节剂;研究植物调节剂与作物遗传基因表达的关系,研发出能使作物潜在的基因充分表达而使作物品种的特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调理剂,并结合常规育种技术研发一套新型育种模式。目前,利用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和土壤生物修复理论,研制出“秧宝”和根结线虫免疫诱抗剂“生态有机无机复混药肥”。我们还以洪泽湖生态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运用化学和现代分析仪器手段,研究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化学修饰和合成及其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天然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发现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功能和用途,开发相关产品,为开发利用保护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我们利用苦豆子生物碱和牛心朴子生物碱研制开发出植物源农药1.1%苦参碱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苦豆子生物碱的高效提取方法”。上述相关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

  5、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高效生产技术

  可持续农业曾有多种提法,其定义、实质内涵、研究内容尚处于探索之中。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壤、水等资源保护,生物和耕作制度的多样化,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大力应用。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框架。但由于理论和技术的限制,典型性强、效益好的专项生态农业技术还不多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要求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安全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农产品绿色壁垒日益强化,市场竞争激烈,对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实验室近年来已经承担实施了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有机稻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科技厅下达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综合技术》、《有机食品(稻米)生产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开发》、《有机稻米生产全程质量可控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等农业标准化与科技攻关、推广项目。加大了对无公害优质(有机)稻米生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探索了其链式产业化开发新模式和稻米产品管理新机制。经过多年的精心努力,项目技术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示范推广成效显著,技术可操作性强,应用适应性广,发挥出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6、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技术

  洪泽湖水面广阔,水生资源极为丰富。龙虾、河蟹及鱼类是最主要的水产品。为保护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组建单位积极参与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开展龙虾养殖技术研究。通过对龙虾生物学研究,查明了龙虾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龙虾同步化产卵、性腺发育、胚胎发育、发育调控等研究,进行龙虾育苗、养殖技术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室外养殖研究。从苗种选育、养殖水质、池塘整理、饲料投放、病害防治、成虾采收、运输、加工等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初步建立了标准、质量、环境监测体系,大力推行“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建立无公害龙虾养殖规范,对龙虾养殖进行全程监控。并成功探索出池塘养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稻田养殖、水芹菜龙虾轮作、柴滩地增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开展河蟹暂养试验等人工养殖技术研究,逐步实现生态养殖、无公害养殖,提高河蟹规格和品质。此外,实验室组建单位近年来一直开展“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研究,根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生态设计。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调整、改造,实现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序性、功能高效性、效益持续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的目标。

  7、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加工技术

  在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生产出健康、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本实验室在进行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同时,在农作物秸秆还田、人畜粪无害化处理及利用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项。与此同时,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层次研发,如从花生壳中提取分离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和膳食纤维、从虾壳中提取壳聚糖、从油菜饼粕中提取蛋白质并加以利用等。

  (二)预期效果

  组建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将是首次对该区域的生态农业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研究,将对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以及同类地区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项目的实施将成为生态农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基地将成为发展科技型农业的摇篮。项目的实施能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的安全,有效地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与科技素质,同时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还对推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下,通过无公害、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应用环境监测、环保监督等技术,实施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可有效地减少农药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增加有机肥投入,使用生物肥料,农作物秸秆还田等肥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熟化保肥能力,有利于农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通过精确施肥技术、高效缓释肥料及硝化抑制剂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等。

  预计项目实施可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型生物农药、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等,推动本区域乃至全省的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推广应用途径、方式

  项目成果主要应用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生物防治、生态产品生产、农产品检测、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其推广应用途径与方式如下:

  (四)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分析

  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成果的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增产增收、节本增收、提质增效及综合加工转化来实现的。如在示范基地两年累计应用无公害超级稻200万亩,共增加农民收入4.675亿元。辐射基地平均每亩增产增收99.0元(产量提高10%计),每亩节本增收(肥药等)15元,每亩提质增效60.5元,合计每亩增加收益174.5元。如果辐射基地两年累计应用300万亩,共增加农民收入5.235亿元。经估算项目示范区比常规农区的人均收入累计提高15%以上,并使示范区主导产业(稻米)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提高10%,达标无公害优质水稻占总量的90%以上。此外,无公害水产品的项目示范区比常规农区的人均收入累计提高20%以上,并使示范区主导产业(水产品)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提高15%。

  2、社会效益分析

  本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将促进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的建立,对同类地区也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项目的实施能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粮、养殖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的安全与食品安全,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科技素质,同时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对环洪泽湖生态农业产业化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推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生态效益分析

  在环境生态方面,项目通过建立农田环境动态监控系统以及清洁(降污)生产体系,有效地持续改善与保持农田环境。在无公害水稻产业化生产过程中,项目按照江苏省水稻优质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DB32T/343.2—1999)及农业部行业标准(NY32T/2002—157),通过筛选与示范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源农药以及生防技术,预计超级稻(超)高产无公害优质高效生产的农药使用量将比现有的常规生产减少30%;通过筛选应用集成型化肥、肥料增效剂和与之配套的精简施肥技术应用,超级稻优质无公害(超)高产生产的肥料利用率提高10%,示范区化学品投入降低30%以上。

  在环洪泽湖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下,通过无公害、清洁生产技术、建立环湖生态林与环洪泽湖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应用,应用环境监测、环保监督等技术,采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施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可有效地减少农药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增加有机肥投入,使用生物肥料,农作物秸秆还田等肥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熟化保肥能力,有利于农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通过精确施肥技术、高效缓释肥料及硝化抑制剂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等等。与此同时,在环洪泽湖地区利用PGPR微生物制剂,逐渐取代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结合各种农业措施,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减少农业环境污染,降解农药残留,固氮解磷,改善土壤营养及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最终解决农业污染的有效,同时为滨湖带生态修复、动植物生态多样性保护建立物质基础。

  (五)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评价

  项目实施的目标方向与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一致,基本无政策风险。

  2、技术风险评价

  项目的各单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集成技术已在小面积试验示范成功,所以项目的技术风险很小。

  3、人员风险

  本项目已经设立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成立由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德高望重、学术成就突出的科学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确保无人员风险。并以实验室主任总体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整体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

  4、市场风险

  本项目所中试转化的成果是以开发生产优质无公害的水稻、洪泽湖无公害水产品(龙虾、河蟹、鱼类)等为目标,产品极具市场潜力,因此项目的实施亦无市场风险。

  5、自然灾害风险

  农业生产本身是一个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本项目实施期间,不排除由于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某些研究的可靠性降低和技术指标完成的风险。

  三、项目单位情况和项目实施基础

  (说明:承担单位简况及承担项目的能力,包括: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及其代表性成果;实验室主任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时间精力保证;承担单位在该项目领域国内外影响和地位;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科研队伍水平、结构、团结合作情况及管理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情况,知识产权状况,承担的与项目有关的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已具备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情况;共建和合作单位情况;产学研合作基础等)

  (一)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及其代表性成果

  项目负责人季勤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994年6月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生物技术硕士学位,2004年6月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留学荷兰期间,主要从事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良马铃薯淀粉性质的研究。回国工作后,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现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以来,已主持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变作物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使其合成新型的工业用淀粉。已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Molecular Biology》、《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等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专利2项。

  纪丽莲,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淮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长期从事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近几年,获得省、市各项荣誉称号及教学科研奖十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中外文核心共25篇,中外文权威核心10篇,3篇为SCI收录,3篇入选柏林、悉尼、美国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并获优秀论文奖;先后主持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为国家海洋863项目“中国东、南海微生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项目编号2001AA624010及2001AA624110)的主要参加者;主持横向课题三项,经常参加科技下乡服务,多次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提供技术服务。

  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曾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生物系作访问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3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提名奖(生命科学)获得者,先后从事玉米和油菜的遗传育种工作、植物生理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利用“气候障碍的化学疗法”理论,并针对农业气候生态特点和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以维生素为主体研制了新型调节剂“维他灵”系列产品,在旱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旱作生产水平;并将“气候障碍的化学疗法”理论与“植物系统获得性诱导抗性”理论结合应用到水稻旱育秧生产中,成功研制出“壮秧宝”产品,解决了旱育秧推广中遇到的黄、僵、死苗难题;在国内外首次利用活性镧、SA(水杨酸)类及维生素类物质间的协同增效作用,研制了新型调理剂“僵苗必克”,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近年来,主持了省级重大、重点攻关课题、成果转化项目、“333”人才工程培养项目及市级科技项目1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1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目前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作物栽培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赵祥祥,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作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2006年,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淮安市农科院)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以及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研究工作;期间于2001年9月考取扬州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由于表现突出,2003年9月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到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工作,先后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农业发展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等项目4项,选育出优质油菜新品种3个,在SCI源期刊上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论文多篇,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周雪瑞,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主任,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曾在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复旦大学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做访问学者。现任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主任、副教授,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淮阴师范学院首届“教学标兵”,“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动物学、动物生理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动物的胚胎发育、地方水域不同环境因子对水生动物的致突变性影响、神经内分泌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省教育厅指导性课题两项,在《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动物学报》、《Oncology Reports》、《BMC Genomics》等权威期刊或SCI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丁怀宇,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博士,淮安市政协委员。1998~2001年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2~2007年于上海水产大学攻读水产养殖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水产养殖研究工作。承担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上海水产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

  王伟中,研究员,淮安市农科院副院长。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淮安市十佳知识分子,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首届淮安市科技创新人才获得者。多年来从事农业科技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成绩显著。先后主持了省级重大、重点攻关课题10项。分别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淮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两项目均获省农科院1998、1999年科技开发一、二等奖,主持研制的高科技农用生化制剂“维他灵”、“壮秧宝”、“僵苗必克”等产品,近几年来在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2部。

  薛朝标,推广研究员,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江苏农学院农学硕士。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与推广工作,主持国家、省、市项目10多项,尤其在无公害水稻的产业化生产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现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二)实验室主任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时间精力保证

  实验室主任罗玉明,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为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作物栽培、植物集约化生产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已主持或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淮安市科技局农业科技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20项,在《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土壤学报》、《西北植物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广西植物》、《农业科技通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2003年获“江苏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与同事相处心胸开阔,以诚相待,关心互助,真诚合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注重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思路明确,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前瞻性,能够积极进取、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系科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生物系主任和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同志一定能够正确处理好科研教学工作与日常行政管理事务的关系,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本实验室的各项建设工作中。

  (三)承担单位简况(包括承担单位在该项目领域国内外影响和地位;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科研队伍水平、结构、团结合作情况及管理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情况,知识产权状况,承担的与项目有关的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已具备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情况)

  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高等院校。学院有近50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正、副教授298人,博士、硕士370多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20多人。有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5人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11人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0名教师受聘担任国内“211”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教师担任博士生导师。学院还与美国新英格兰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百济艺术大学、马来西亚塞尔学院建立了协作关系。近五年来,全院教师承担和参与了国家以及省、市科研课题2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00余篇,其中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近2000篇,被SCI收录170余篇,科研成果专项排名位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占地总面积1600多亩,校舍总面积4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00余万元。

  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拥有校园网络、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语音发射台、演播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听力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各专业基础实验室等较为先进的教学和管理设施。图书馆功能齐全,总面积4.8万平方米,藏书近140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

  生物系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系科之一。拥有8000 m2的生物实验中心和可以配套使用的10000 m2化学实验中心、一流的分析测试中心。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梯队,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硕士学位10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近年来,结合所在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优势,一直在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已建有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技术平台、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新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平台、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技术平台等。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创新、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与研制、无公害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开发、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承担了国家、省、市等多个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将为本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条件设施保障。

  (四)共建和合作单位情况

  项目共建单位淮安市农科院是具有105年历史的百年老院,全院设有农作物研究发展中心、植物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保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技攻关课题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财政部条件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累计经费近1500万元。该院拥有国内先进的试验设施条件和省内一流的实验室条件。拥有条件设施先进的淮安现代农业高新科技园,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选育中心、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级研究中心挂靠本单位。近10年来,该院共选育国内第一个双低油菜新品种、第一个国家审定并替代进口的甜玉米新组合、江苏省第一个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的水稻新品种、至今保持着江苏省单产最高纪录的小麦新品种等农作物新品种56个,研制开发新型实用的农业科技新产品40余个,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00多项。为地方乃至全省的农业科技及产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项目共建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淮安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专门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服务工作。先后承担实施了《优质水稻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优质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示范及其产业化开发》、《绿色稻米质量标准全程控制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化开发》、《10万亩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产业化开发》等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同时还承担实施了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有机稻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科技厅下达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综合技术》、《有机食品(稻米)生产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开发》、《有机稻米生产全程质量可控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等农业标准化与科技攻关、推广项目。为地方创造出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合作单位单位江苏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江苏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优质品牌大米生产及其精深加工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集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复合型企业。公司研发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人员,申报获准了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司首期注册资金2400万元。拥有无公害稻米基地50000亩,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米基地5000亩,新建生物科技产品生产研发基地120亩。公司生产的凌桥牌大米先后获得第五届江苏省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等奖项,淮上珠牌大米连续四届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十大金奖。公司还被评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五)产学研合作基础

  淮阴师范学院与共建合作单位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条件与基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化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学科齐全、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通过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这一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平台,还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形成以生态农业产业化开发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生态农业建设新格局,并成为我省同类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辐射源。

  四、项目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三年内目标与任务

  (包括: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设施建设任务,研究与开发任务,技术标准研究编制,人才队伍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设置,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任务和指标,项目建成后总体水平、学术特色及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1、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

  研究方向:

  本重点实验室将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农业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与加工五个领域开展研究:

  (1)、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

  对洪泽湖农业生态区重要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薯等,进行从细胞、分子至基因水平的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结合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适合本生态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安全的农作物新品种。

  (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转基因水稻、油菜等生态安全性、食品安全性风险的研究,以期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加快转基因作物品种在我国的注册发放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研究模式。

  (3)、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充分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特点,进一步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种植技术、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的研究,集成适应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无公害生产新技术体系,研制相关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订单种植,强化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力度,探索无公害产品(如稻米等)的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最终形成无公害农产品“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技+农户”等链式开发模式。与此同时,全面研究并不断完善以生物防治为主题的生产体系,研制开发防治病虫害的新型生物农药、环境友好肥料等,改善生产工艺,提高无公害生产水平。

  (4)、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

  对洪泽湖水域主要的水产品资源如龙虾、螃蟹及鱼类等,进一步开展基础生物学研究,查明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性腺发育、胚胎发育、发育调控等加以研究,进行育苗、养殖技术开发;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展室外养殖研究。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对水产品养殖进行全程监控,并进行深层次加工。

  (5)、农业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与加工

  以洪泽湖生态区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野马追、蒲菜、葛根等特色植物资源为对象,研究其高效利用、加工及其产业化开发技术等。与此同时,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层次研发,在虾壳中壳聚糖提取、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提取与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总体目标:

  组建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态农业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相关的科技服务工作等方面均进入国内同行前列。通过建立开放协作、产学研结合的组织网络与新运行机制,提升环洪泽湖区域生态农业的研发水平,并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而促进环洪泽湖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我国其他主要流域区或生态区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

  2、设施建设任务

  (1)实验室新增投入将不少于1500万元,经建设后实验室设施面积达1800 m2,且相对集中。

  (2)大中型仪器设备添置、更新。添置更新本项目研究所必需的大中型仪器设备,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与物质保障,如添置氨基酸分析仪、生物安全柜、全自动凯氏定氮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压力编程气相色谱等。

  (3)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平台建设。包括进一步完善生物资源创新平台建设、转基因农产品检测的平台建设和新型生物农药研制平台建设等。为洪泽湖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面向全省开放。

  (4)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拟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建立7~9个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做到以点促面,最终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省的生态农业的发展。

  (5)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建立1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对种植出的无公害农作物进行加工,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产品,并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

  (6)无公害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建立1个水产品加工基地,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水产品,并创建新品牌。

  (7)建立高标准的生物科技园与实验动物中心。

  3、研究与开发任务(包括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任务和指标)

  (1)、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方面,选育出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质、安全、多抗、高产的稻、麦、油等农作物新品种5~8个,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2)、研制对洪泽湖生态区环境友好的无公害生产专用肥料、生物农药与低毒低残留农药复配剂3~4种,并进入产业化。

  (3)、研究推出农产品、水产品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技术与测试产品(试剂盒),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环境与质量监控技术系统,构建开放式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农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中心。

  (4)、按照我国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1~2项。

  (5)、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建立7~9个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做到以点促面,最终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省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成果累计推广400万亩。

  (6)、形成无公害农作物(特种植物)、水产品综合利用与加工生产链,建立2个加工基地,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产品。

  (7)、示范区农业化学品投入可降低30%以上,农用化学品残留降低60%以上,达标无公害产品占总量的80%以上。

  (8)、经基地示范与产业化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新品牌2~3个。

  (9)、鉴定、验收成果(或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科技成果奖励5项,发表论文100篇以上。

  4、人才队伍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任务

  构建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人才高地。包括学术队伍建设、研究生、本科生培养、培训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内容。

  进一步面向国内外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充实研究队伍。在项目三年建设期内,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所有人员40%以上,形成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研究人员为主体、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研究梯队。培养研究生20名以上。与此同时,注重对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切实搞好农技人才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提高素质,培养新一代农民企业家。

  5、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设置

  积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与加拿大南方食品研究中心、荷兰Wageningen大学、美国South Dakota State大学、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三年建设期内,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10人次,并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15人次。

  本实验室将设立开放性研究课题,每年对外发布开放性课题研究指南,按照公正、规范、择优的原则,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实验室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加强对开放性课题的检查与考核,推行实验室客座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

  6、项目建成后总体水平、学术特色及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组建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为环洪泽湖区域生态农业进行系统研究而建立的高层次研发平台。项目的实施将对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以及国内同类地区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并将成为生态农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生产基地则成为发展科技型农业的摇篮。实验室建成之后,将具备更加先进的研发条件与设施,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相应的重大科研任务。与此同时,通过先进的管理措施与运行机制,实验室将成为我省乃至我国环洪泽湖区域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共享平台与自主创新基地,成为培育和聚集优秀科技人才、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并将为环湖泊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环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项目的实施还能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的安全,有效地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与科技素质,同时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还对推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

  1、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带头人作用,进一步培养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委以重任,使主要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以上;建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鼓励并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科研合作或到著名高校与科研单位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工作或合作研究,以造就一支高层次的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

  2、建成开放共用、国内领先的生态农业高技术研发平台。

  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实验室面积800~1000 m2,并采取全天候的开放式管理,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经验,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使科研平台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前来实验室访问或开展合作研究,真正建成一个开放的重点实验室。

  3、建立以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为重点,并辐射国内不同生态区的生态农业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基地。

  实验室建成之后,进一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环洪泽湖生态区乃至全国其它流域生态区提供技术服务。加快成果研发和转化速度,提高对外服务能力,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范围内,稻、麦、油等主要农作物以及龙虾、螃蟹等水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生产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达8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推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3~5个,无公害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25~30%,农业主导产业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提高30%。

  4、建成我省生态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基地。

  加强对现代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的创新性研究,注重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实验室整体创新能力,依托相关学科,积极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形成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放服务形式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说明: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体制(领导小组、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等)及开放运行机制;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开放共享制度与管理措施;实验室污染物控制与措施;联合共建方式和产学研合作方式及机制;面向社会及企业开放机制;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管理机制;科学研究数据资料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包括岗位职责管理和人员聘用流动机制>;财务独立核算体制;运行费用保障等]

  1、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体制及开放运行机制

  本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淮阴师范学院。学校成立了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淮安市科技局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协调学校相关资源,检查督促和指导实验室按照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由系科和实验室相关人员组成,将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学术委员会是该实验室的最高学术组织,由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德高望重、学术成就突出的科学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将参与制定实验室学术研究发展规划,研究项目申报的论证、立项、审议,对科研规划提供指导与质询等。

  实验室建设期间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建设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实验室的事务由各研究方向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管理委员在实验室主任的主持召集下,与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一起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课题申报、经费管理、仪器使用等方面进行讨论,集体决定实验室的一切事务。日常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

  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坚持开放性、先进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财务单独核算,内部结构按主要研究任务设置,分工明确,努力建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产、学、研一体的重点实验室。

  2、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开放共享制度与管理措施

  实验室仪器统一管理使用。本实验室将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和技术平台开放共享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并有计划地通过共享共用实施一批合作研究项目。同时,定期检查,考核共享平台的使用频率,及时调查共享服务办法,使其发挥效率最大化。

  3、实验室污染物控制与措施

  本实验室的常见污染物主要有:化学类废物、生物类废物、综合废液等。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本实验室对污染物的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

  如在使用溴化乙锭(EB)时,由于该药品具有强诱变致癌性,使用时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并注意操作规范,不要随便触摸别的物品。对于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对于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4、联合共建方式和产学研合作方式及机制

  本重点实验室依托淮阴师范学院建设,淮安市农科院、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为本项目共建合作单位。在产学研机制建设上,依托单位与共建合作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联合体,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化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如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联合开发农作物新品种、新产品、新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提升合作单位与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其共建合作方式包括:

  (1)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组建该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产业化中试、示范基地等技术创新组织。

  (2)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在科研方面联合承担科技项目、联合开发农作物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等,并优先转让给合作单位进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建设。

  (3)共同培养人才。合作单位共同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在淮阴师范学院设立面向合作单位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岗位。

  为了促进“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将成立工作小组,由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组成,定期交流、研讨,检查落实产学研合作情况,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实验室将优先承担合作单位委托的研发项目、人员培训与技术服务等。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建立大规模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并通过合作单位的优势,建立技术推广协作网、产业化生产网、销售网等。使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生物农药、新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新的生态农产品等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大面积生产中。大力通过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使广大师生、科研人员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直接为生产服务。与此同时,还通过举办农业技术与推广人员的培训班,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对外影响,来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

  5、开放服务形式(包括面向社会及企业开放机制、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管理机制)

  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将以市场为导向,本着“一边建设、一边开放”的原则,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

  在对外开放服务方面,本实验室制定对外开放运行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实验室面向企业与社会开放。设立开放性研究课题,每年对外发布开放性课题研究指南,按照公正、规范、择优的原则,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实验室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加强对开放性课题的检查与考核,推行实验室客座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

  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建立相关的目标责任制度与保障机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主办或承办一些大型的、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进一步引进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举办农业技术与推广人员的培训班,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对外影响,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使实验室真正成为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

  6、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在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方面:实验室由从事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组成,形成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四个研究领域。为了不断优化学术梯队,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实验室将采取内联外引的人才策略,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工作,并把实验室优秀人员派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实验室进行培训、合作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或做博士后研究,为其快速成长提供条件;与此同时,加强对研究人员的岗位管理,明确职责。为此,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制度与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人员聘用流动管理制度》以及对科研成果予以奖励的各项激励措施等。

  在运行费用保障方面:实验室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实验室日常运行经费、开放课题研究经费以及学术交流经费等。为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实验室将多渠道筹措经费,具体如下:

  (1)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研究课题经费。

  (2)淮阴师范学院与共建合作单位所投入的专项建设经费。

  (3)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为切入点,加快新技术以及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生物农药、无公害农产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对外服务质量与能力,进一步争取科研经费。同时通过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所获得的创收还可以用来反哺科研,从而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

  总之,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放服务形式等方面都将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原则,为环洪泽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其它同类地区发展的辐射源。

  五、项目总体设计和布局

  (一)项目建设地址

  经校党政办公会决定,划拔生物楼一层的全部、二层及三层的部分场所约1800 m2作为本重点实验室建设场地(见附图)。

  (二)项目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附功能单元构架框图,学术委员会建议名单)

  实验室依托淮阴师范学院建设。学校成立了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淮安市科技局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协调学校相关资源,检查督促和指导实验室按照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由系科和实验室相关人员组成,将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实验室建设期间将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最高学术组织。实验室内部机构按主要研究任务设置。

  本实验室将集中各单位的研究基础、研究设施等各方面的综合力量,致力于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实验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五个研究分室。

  实验室主任:罗玉明教授

  实验室副主任:季勤教授

  第一研究分室: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室

  第二研究分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室

  第三研究分室:农业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室

  第四研究分室: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研究室

  第五研究分室: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研究室

  414

  412

  楼梯-电梯

  415 413 411 409 407 405 403 401

  312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室(二)

  310

  楼梯-电梯

  308 306 304 302

  315 313 311 309 307

  重点实验室组织培养室 305 303 301

  219

  生物标本馆 208

  生物标本馆

  楼梯-电梯

  卫生间

  男

  卫生间

  女 206

  重点实验室试剂供应室 204

  重点实验室文献资料室 202

  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

  217

  生物标本馆 215

  生物标本馆 213

  重点实验办公室 211

  重点实验室主任室 209 207 205 203 201

  门厅

  楼梯-电梯

  卫生间

  男

  卫生间

  女 108

  实验室污染物控制室 106

  值班室 104

  大型仪器室2

  102

  大型仪器室1

  111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研究室 109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研究室 107

  配电间 105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室(一) 103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室 101

  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室

  附图: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规划图

  基本结构单元示意图

  学术委员会建议名单

  职务 姓名 性别 单位 职称、职务

  主任 翟虎渠 男 中国农科院 教授、院长

  副主任 孙其信 男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副校长

  副主任 纪丽莲 女 淮阴师范学院 教授、副院长

  委员 陈建群 男 南京大学 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委员 李家乐 男 上海水产大学 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委员 卢长明 男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研究员、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研究室主任

  委员 梁建生 男 扬州大学 教授、生物技术学院院长

  委员 郭坚华 女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委员 丁小余 男 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委员 罗玉明 男 淮阴师范学院 教授、生物系主任

  委员 季 勤 女 淮阴师范学院 教授

  (三)人员配备及规模

  固定人员 兼职人员(客座)

  合计 高级 中级 初级 合计 高级 中级 初级

  研发人员 21 13 8 9 8 1

  管理人员 3 1 2

  其 他

  技术人员 8 1 5 2

  合 计 32 9

  六、项目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说明:列出年度实施计划进度及分年度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逐项落实,要求明确、具体、量化、可考核)

  时间 项 目

  计划进度 考核指标

  2007.7—2007.9 完成项目论证和立项,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建设项目负责人,推荐学术委员会成员。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完成项目论证和立项。

  2007.10—2008.6 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调整配置实验用房,完成有关筹备工作,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做好部分仪器设备的和定购。实验室开始运转。 (l)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定购超速离心机、生物安全柜、高效液相色谱仪。

  (2)研究开发: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2个;调查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背景,构建无公害生产示范区与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在生物农药研制等方面展开攻关,并研制出可中试的产品1个。发表论文15篇左右;鉴定或验收成果2~3项(含专利的申请),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项。

  (3)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进行国内外合作研究3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4人次左右。

  (4)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2场左右。

  (5)举办省级学术会议1次。

  2008.7—2008.12 做好部分仪器设备的选型和定购。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实验室各部门职能的协调配合,制订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制度,使实验室正常运转,并进行对外开放。 (l)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系统、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2)研究开发:分析现有的农作物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现状,以此为基础对无公害生产技术结构作出现实性改造与优化设计,并投入示范基地应用,推广面积50万亩。

  (3)人才培养:培养研究生10名。

  (4)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2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5人次左右。

  (5)开放服务:实验室设定开放研究课题10项。

  (6)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1场左右。

  2009.1—2009.6 完成实验室平台建设年度计划。做好部分仪器设备的选型和定购。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l)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氨基酸分析仪等。

  (2)基地建设:进行绿色稻米产业化开发,改进优质无公害稻米的贮藏、加工技术,推广面积150万亩;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1~2个。

  (3)研究开发:选育出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3个;制定具有洪泽湖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其保障体系,并开始实施。发表论文30篇左右;鉴定或验收成果2~3项(含专利的申请),获科技成果奖励2项。

  (4)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3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4人次左右。

  (5)开放服务:举办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2次。

  (6)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2场左右。

  2009.7—2009.12 仪器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l)研究开发:研制开发出新型生物农药、环境友好肥料新产品3种;无公害生产新技术、标准2项。

  (2)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2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3人次左右。

  (3)开放服务:实验室设定开放研究课题10项。

  (4)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购置冷冻高速离心机等。

  (5)服务经济建设: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3场。

  2010.1—2010.9 完成全部建设工作计划。建设工作和研究工作总结,形成验收材料,迎接省级评估验收。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实验室正常对外开放运行。 (1)研究开发:选育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3个;开发2~3种生物农药,进入中间试验,同时建立较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控体系。

  (2)建立水稻无公害优质生产集成技术体系,并制定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标准,示范应用200万亩。

  (3)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1~2个;完成加工生产线的引进调试与技术改造。

  (4)发表论文55篇左右;鉴定或验收成果4~5项(含专利的申请),获科技成果奖励2项。

  (5)梯队建设: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所有人员40%以上。

  (6)人才培养:培养研究生10名。

  (7)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3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4人次左右。

  (8)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基因芯片及分析系统等。

  (9)基建:建立高标准生物科技园与实验动物中心。

  (10)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

  (11)申请项目验收。

  七、投资预算

  1、投资总额(计划新增资金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人民币)

  来 源 预算金额(万元) 占总额的比重(%)

  省拨款 300 20

  主管部门匹配 淮安市科技局 200 13

  承担单位自筹 淮阴师范学院 1000 67

  共建单位配套

  合 计 1500 100

  2、支出预算

  序号 支出项目 预算金额(万元) 占总额的比重(%)

  1 仪器设备 购置 450 30.00

  升级改造 80 5.33

  2 计算机软件购置 10 0.67

  3 配套基建 300 20.00

  4 研究开发 430 28.67

  5 技术引进 20 1.33

  6 能源材料费 50 3.33

  7 试验外协费 50 3.33

  8 专家咨询费 10 0.67

  9 差旅费 10 0.67

  10 会议费 20 1.33

  11 交通费 10 0.67

  12 邮电通信费 10 0.67

  13 资料及出版物编印费 20 1.33

  14 项目评估验收费 20 1.33

  15 其他相关费用(列出费用名称)

  16 不可预算费 10 0.67

  合 计 1500

  3、分年度经费预算 单位:万元

  年 度 合 计 省 拨 部门匹配 自 筹 共建单位配套

  2007 年 750 150 100 500

  2008 年 750 150 100 500

  年

  总 计 300 200 1000

  4、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添置清单和经费安排

  单位:万元

  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名称 型号 数量 用 途 添置方式 经费概算

  (RMB)

  国外

  订购 国内

  订购 自己

  研制

  农副产品加工装置 1 农副产品加工 √ 20.0

  水产品养殖加工装置 1 水产品加工 √ 20.0

  高性能计算机 联想 万全 T220(S2.8GX4 512/73N) 2个CPU 1 科研 √ 2.0

  研究型体视显微镜(配数码照相机) SMZ1000(尼康);相机要求在900万像素以上 1 科研 √ 3.0

  冰箱 BCD-215KD 1 科研 √ 0.2

  光照培养箱 250D 4 科研 √ 2.3

  数字照度计 TES-1330A 2 科研 √ 0.2

  真空干燥箱 DZX-6050B 1 科研 √ 0.5

  玻璃恒温水浴 76-1A 1 科研 √ 0.3

  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JWL-Ⅱ数显 2 科研 √ 1.7

  恒温磁力搅拌器 90-2型 6 科研 √ 0.25

  灭菌器 ALP MC-305 1 科研 √ 3.1

  微波消化罐 FR-2 8 科研 1.0

  冷冻干燥机 FD-1 1 科研 √ 0.68

  超声波清洗器 KQ-100 1 科研 0.27

  小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含 24孔角转头、 0.2/0.4ml适配器、0.5/0.8ml适配器) Mikro 200R 1 科研 √ 3.4

  空调机 春兰70 1 科研 √ 0.5

  空调机 春兰50 1 科研 √ 0.4

  空调机 春兰35 1 科研 √ 0.2

  多通道移液器 A-25704-26 10 科研 √ 6.5

  可移动式扫描电子显微镜 JEOL / JCM-5700 1 科研 √ 65.0

  切片机 LEica RM2126RT 1 科研 √ 5.0

  脱水机 LEIca TP1020 排气型 1 科研 √ 6.0

  冷冻切片机 CM1850 1 科研 √ 7.4

  EGF 热钳 1 科研 √ 1.2

  INGENYphorU突变分析系统 1台INGENYphorU缓冲系统(含自动调温器和循环泵)/1套安全的动力导线/1个连通器(灌胶用)/1套U型间隔装置(可跑2块胶)/1块挡板(跑1块胶的时候用来填充另一个玻璃板空隙)/8块玻璃板/2个48孔梳/2个32孔梳子/1个20孔梳子/1台蠕动泵/1份说明书 1 科研 √ 10.3

  配料罐 50L 1 科研 √ 0.3

  发酵罐(全套) 30L、JS系列 1 科研 √ 20.0

  发酵液预处理罐 80L 1 科研 √ 0.5

  板框压滤机 J5/650 1 科研 √ 1.5

  超滤装置 小型膜实验机 1 科研 √ 2.5

  等电罐 50L 1 科研 √ 0.5

  真空干燥箱 DZF-6021 1 科研 √ 0.2

  冷冻干燥机 LGJ-10型 1 科研 √ 2.0

  碟式离心机 DHPJL270 1 科研 √ 0.5

  奥林巴斯体视显微镜 BFZ1-SZX7 1 科研 √ 5.0

  可调移液器 5ul-5000ul 1 科研 √ 0.6

  显微注射显微操作系统 5171 1 √ 30.0

  生物安全柜 Forma(全排式) 2 科研 √ 20.0

  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 iCycleriQ 1 科研 √ 50.0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VS-KTP 1 科研 √ 20.0

  氨基酸分析仪 835-50 1 科研 √ 20.0

  原子吸收光谱仪 PE-2100 1 科研 √ 3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ICP 1 科研 √ 20.0

  小型温室系统 1 科研 √ 30.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LEICA SPE 1 科研 √ 100.0

  光合作用测定仪 1 科研 √ 15.0

  合计 530.0

  5、配套基建和经费安排

  内 容 面积

  (m2) 用途 经费概算

  (万元)

  改 建 实验室 1500 科研 260

  新 建 实验动物饲养房 80 科研 40

  合 计 300

  6、承担单位转移资产 195 万元。(附转移资产清单)

  八、项目组建领导小组与负责人

  1、项目领导小组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组 长 詹佑邦 男 59 院长 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成

  员 纪丽莲 女 42 副院长 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谢忠谊 男 50 院长 副研究员 淮安市农科院

  杨伟业 男 43 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 淮安市科技局

  罗玉明 男 44 生物系主任 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陈春雷 男 42 人事处处长 副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张宇 男 43 科技处处长 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周平 男 42 设备处处长 副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姜正富 男 49 财务处处长 副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薛朝标 男 45 副主任 研究员 淮安市农技推广中心

  蒋法成 男 44 项目经理 高级农艺师 江苏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

  2、项目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专业

  特长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与联系电话

  主

  任 罗玉明 男 44 植物资源利用 教授 系主任 淮阴师范学院

  0517-83525086

  副

  主

  任 季 勤 女 50 生物技术 教授 淮阴师范学院

  0517-83525882

  九、项目主要技术人员

  1、学科带头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 学历 职称

  1 罗玉明 男 44 植物资源利用 学士 教授

  2 季 勤 女 51 生物技术 博士 教授

  3 纪丽莲 女 42 生物工程 博士 教授

  4 赵祥祥 男 36 生物安全 博士 副教授

  5 窦秉德 男 44 遗传育种 博士 副教授

  6 徐建明 男 44 作物栽培生理 硕士 研究员

  7 王伟中 男 49 作物栽培生理 学士 研究员

  8 薛朝标 男 45 作物栽培生理 硕士 研究员

  2、主要技术人员(包括兼职客座人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专业 学历 职称

  1 宋虎卫 男 32 淮阴师范学院 基因工程 博士 讲师

  2 张云峰 男 30 淮阴师范学院 基因工程 博士 讲师

  3 孙苏阳 男 34 淮安市农科院 遗传育种 学士 副研究员

  4 顾正中 男 36 淮安市农科院 遗传育种 学士 副研究员

  5 刘葛山 男 47 淮安市农科院 遗传育种 学士 副研究员

  6 杨加银 男 45 淮安市农科院 遗传育种 博士 副研究员

  7 袁彩勇 男 38 淮安市农科院 遗传育种 学士 副研究员

  8 尹起范 男 53 淮阴师范学院 化学工程 学士 教授

  9 李师默 男 32 淮阴师范学院 植物病理 博士 讲师

  10 李登超 男 30 淮阴师范学院 基因工程 博士 讲师

  11 刘福霞 女 30 淮阴师范学院 遗传育种 硕士 讲师

  12 刘乃森 男 30 淮阴师范学院 遗传育种 硕士 讲师

  13 温鲁 男 59 淮阴师范学院 微生物 学士 教授

  14 王新风 男 43 淮阴师范学院 微生物 学士 教授

  15 吴传万 男 32 淮安市农科院 植物生理 博士 助理研究员

  16 崔延松 男 45 淮阴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 学士 研究员

  17 吕金顺 男 52 淮阴师范学院 化学 学士 教授

  18 崔杨棣 男 60 江苏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 生物工程 学士 教授

  19 鄢贵龙 男 31 淮阴师范学院 生物工程 硕士 讲师

  20 周雪瑞 女 45 淮阴师范学院 动物生理 学士 副教授

  21 丁怀宇 男 40 淮阴师范学院 水产养殖 博士 副教授

  22 唐 瑭 女 28 淮阴师范学院 分子生物学 博士 讲师

  十、承担单位意见

  (对项目组建相关的组织、条件及后勤保障措施的保证等)

  学校将重点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成立包括主管校领导在内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责成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建设工作组,并与共建、合作单位组成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除主管部门经费投入外,我校将根据建设项目内容,自筹投入建设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并在实验室场地、人员配备等其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以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淮阴师范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十一、共建单位意见

  (对项目组建的经费配套、人员安排及其他保障措施的保证等,需与承担单位签订共建协议)

  同意与淮阴师范学院共建“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证工作条件与投入以及对参加共建人员时间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为提高本地区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作出应有贡献。

  淮安市农科院(盖章)

  年 月 日

  同意与淮阴师范学院共建“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证工作条件与投入以及对参加共建人员时间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为发展本地区现代农业作出应有贡献。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盖章)

  年 月 日

  十二、合作单位意见

  (对项目组建的人员安排及其他保障措施的保证等,需与承担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同意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建设“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证工作条件与投入以及对参加共建人员时间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为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江苏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盖章)

  年 月 日

  十三、主管部门意见和经费匹配承诺(需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

  将根据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需要,在建设资金、项目建设的管理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保证配套经费200万元及时足额到位。

  淮安市科技局(盖章)

  年 月 日

  十四、附件

  1、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品牌及型号、规格 数量 单 价 国别、厂家 出厂年份

  1 粒度仪 CIS-50 1 214500 荷兰, Ankersmid公司 2006

  2 全自动多功能水平电泳仪 Phastsystem 1 92140 瑞典, Amersham Pharmacia公司 2006

  3 脉冲调制式荧光仪 FMS-2 1 137969 英国,

  HANSATECH公司 2003

  4 液相氧电极 OXYLAB 1 78960 英国,

  HANSATECH公司 2003

  5 双目生物显微镜 LEICA.B10MED 1 8008 德国, Leica Microsystems Wetzlar公司 2001

  6 倒置生物显微镜 AE31 ELWDN.A.O.30 1 27000 麦克奥迪实业基团有限公司 2005

  7 生物显微镜 奥林巴斯BX41TF 1 32798 日本, Olympus公司 2002

  8 显微数码照相系统 Olympus BX51/C7070 1 89100 日本, Olympus公司 2006

  9 全自动定量绘图酶标仪 ELx800 1 30500 美国, BioTek公司 2007

  10 高速台式离心机 Sigma 1-14 1 12800 德国, Sigma 公司 2007

  11 CO2培养箱 MCO-15AC 1 21800 日本, Sanyo 公司 2007

  12 分析磨(样品破碎器) 04301-20 1 15500 德国, Cole-Parmer公司 2005

  13 基因扩增仪 PTC-200 2 73100 美国, MJ Reseach 公司 2002

  14 低温保存箱 MDF-U333 2 16500 日本, SANYO公司 2006

  15 药用冰箱 MPR-214F 2 16900 日本, SANYO公司 2006

  16 超低温冰箱 MDF-382E(N) 2 45000 日本, SANYO公司 2006

  17 灭菌器 MC-23 2 28900 日本, ALP 公司 2005

  18 灭菌器 MC-305 2 31280 日本, ALP 公司 2005

  19 碎花状制冰机 SCOTSMAN AF100 1 28800 意大利, Scotsman 公司 2001

  20 果实硬度计 FHM-1 1kg 3 11850 日本,Takemura 公司 2007

  21 高效液相色谱仪 600E 1 390000 美国, 沃特斯公司 2002

  2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LCQAdvantage 1 1480000 美国, 菲尼根公司 2003

  23 X-射线衍谢仪 SCINTXTRA 1 870000 瑞典, ARL 公司 2003

  24 原子吸收光谱仪 AA-6601F 1 280000 日本, 岛津 1999

  25 紫外-可见光谱仪 UV/Vis916 1 670001 澳大利亚, GBC 公司 1996

  26 红外光谱仪 AVATAR360 1 230000 美国, 尼高力 1999

  27 荧光光谱仪 LS55 1 310000 美国, PE 2002

  28 比表面孔径测定仪 SA3100PLUS 1 310000 贝克曼库尔特 2002

  29 气相色谱仪 GC-14B 1 250000 日本, 岛津 1996

  30 显微分析系统 XSJ-HS 1 42000 福建爱普生实达电子有限公司 2000

  31 显微分析系统 XSZ-MI(联想开天4600/XSZ-H) 1 27280 北京福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2

  32 摄影生物显微镜 XSZ-H 1 13000 重庆光学仪器厂 1998

  33 显微图像电脑分析投影系统 XTS-30 1 48800 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 2005

  34 落射荧光显微镜 XSZ-HY1 3 12150 重庆光学仪器厂 2004

  35 落射荧光显微镜 XS-402 1 15750 重庆光学仪器厂 2001

  36 倒置生物显微镜 AE30 1 25300 麦克奥迪实业基团有限公司 2005

  37 基因扩增仪 MG96G 3 35800 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006

  38 分子杂交炉 LF-I 3 7140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

  39 手提基因枪 SJ-500 1 34268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5

  40 酶联免疫检测仪 DG5031型 1 6500 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2002

  41 固液相分子杂交仪 1339-DNA 1 6590 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2002

  42 自动酶标仪 WD-2102A 1 23530 北京六一 2007

  43 基因导入仪 JY2000-1B 1 10486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

  44 凝胶成像系统 801 2 30900 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5

  45 核酸蛋白检测仪 HD-2000型 2 15300 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 2002

  46 膜分离试验装置 Yd2521 1 20280 上海亚东核级树脂有限公司 2006

  47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 CW-2000 1 49900 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2006

  48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JY98-3D 1 14100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

  49 全温振荡培养箱 HZQ-F160 2 10100 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04

  50 高低温恒定湿热试验箱 GDW/SH240D 1 95000 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 2004

  51 组培室控温控湿系统 1 92928 浙江大学电气设备厂杭州求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04

  52 光合测定系, 统 BAU 1 53000 北京农业大学 2000

  53 农药残留速测仪 TFC-NYⅡ 1 5520 北京强盛分析仪器制造中心 2002

  54 冷冻浓缩离心干燥器 LNG-T98 1 11700 江苏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 2004

  55 溶出分析仪 MP-2 1 30098 山东电讯七厂 2002

  56 BOD测试仪 HI99724A 1 19350 北京哈纳科仪有限公司 2004

  57 自动数显旋光仪 WZZ-2A 2 13260 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 2007

  58 生化成像系统 TLC-2400 1 23200 上海奥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7

  5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P-756PC 1 25025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2005

  60 自动数显旋光仪 WZZ-1A 2 6600 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 2007

  61 HDL组合式色谱工作站 双套 1 38300 上海金达生化仪器公司 2006

  62 火焰光度计 6400A 1 4864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007

  63 发酵罐系统(配进口PH溶氧电极) BIOTECH-10JS 1 140960 上海保兴生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2005

  2、近年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编号 来源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负责人

  1 SBD-转基因技术在甘薯淀粉分子改良中应用的研究 307713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10-2009.12 30 季勤

  2 用淀粉结合结构域作为 “锚” 对甘薯淀粉分子结构修饰的研究 305711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1-2006.12 16 季勤

  3 利用转基因平台技术对甘薯淀粉工业化应用的开发研究

  农业B类 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 2005-2008 16 季勤

  4 利用SBD-转基因平台技术对甘薯淀粉工业化应用的开发研究 JHB04-043 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04-2007 10 季勤

  5 大花蕙兰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SN0636 市科技局 2006-2007 2.25 季勤

  6 小麦雌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遗传解析 307713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10-2008.12 8.0 窦秉德

  7 中国东、南海微生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2001AA624010及2001AA624110 国家海洋863项目 2001-2004 100.0 谭仁祥纪丽莲

  8 立项课题-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与结构研究 02KJD1800109 省教育厅 2002-2004 2.4 纪丽莲

  9 立项课题-脯菜的综合利用

  99KJD550002 省教育厅 2000-2003 2.0 纪丽莲

  10 烯世宝在玉米上的推广应用

  BC2002 313 省成果转化 2002-2004 10.0 徐建明

  11 韭苔天然保鲜剂的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 BE2003 315 省科技攻关 2003-2006 12.0 徐建明

  12 速效有机硼肥的研制及产业化开发研究 JHZD06-40 省教育厅产业化 2006-2008 1.0 徐建明

  13 稻田粉剂除草剂的改良及使用技术研究及使用技术研究 SN0637 市科技局 2006-2007 2.25 徐建明

  14 重金属污染对菱茭白体细胞凋亡DNA损伤的影响 02KJD18009 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2002-2004 1.0 罗玉明

  15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番红花GAP栽培 JH02-124 省高校高新产业化 2002-2004 14.0 罗玉明

  16 淮安蒲菜道地性种质的DNA鉴定、有机栽培及其品质评价 HAN0352 市科技局 2003-2006 1.0 罗玉明

  17 人工合成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遗传二倍化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306711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 2007-2009 赵祥祥

  18 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与其伴生杂草间的流动 BK2007554 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7.3-2008.12 5.00 赵祥祥

  19 高油分双低油菜种质资源的引进、发掘、评价与创新 HAN04007 淮安市科技局 2004-2006 赵祥祥

  20 小麦雌性不育系的育性表达特征研究 300600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1-2003 17.0 窦秉德

  21 水果型甜玉米的集约化生产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JH03-003 江苏省教育厅 2004-2006 11.5 窦秉德

  22 区域供水系统水价政策研究 1262160400010 国家水利部创新基金 2003-2005 10.0 崔延松

  23 新型号CO2气肥 JH010-28 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02-2004 8.0 温 鲁

  24 蚕虫草人人工培育研究 HAN0221 市科技局 2002-2004 1.5 温 鲁

  25 食药用菌富集微量元素应用研究 HAN0222 市科技局 2002-2004 1.5 王新风

  26 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机理的研究 02KJD180008 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

  2003-2006 1.0 王新风

  27 意杨常见病虫害微生物生防制剂的应用研究 HAN04048 市科技局 2004-2007 2.25 王新风

  28 意杨常见病虫害防治菌剂的研究与产业化 JHZD04-006 省厅高新技术产业化指导性项目 2004-2007 1.0 王新风

  29 野生羊肚菌调查和驯化的研究 SN0635 市科技局 2006-2007 2.25 王新风

  30 基于次级键杂环超分子聚集体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20671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1~2009.12 52 朱玉兰,尹起范等

  30 马铃薯渣膳食纤维结构、生理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2003年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

  2003-2005 5 吕金顺

  32 百合脱毒及脱毒小鳞茎快繁技术研究 2004年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子项目 2004-2006 4 吕金顺

  33 用农作物秸秆制备活性碳的新技术研究 SN0634 淮安市科技项目 2006-2007 3 吕金顺

  34 葛根综合利用加工技术集成研究 05KJD530040 江苏省教育厅 2005.9-2007.3 1.0 鄢贵龙

  35 葛根加工技术集成研究 SN0517 淮安市科技局 2005.3-2006.9 2.25 鄢贵龙

  36 泗阳县无公害韭苔生产基地建设 SX(2002)032 省三项工程 2003-2004 5.0 王伟中

  37 植物源生物碱的高效提取及农用研究 省“333”人才基金 2003-2005 5.0 王伟中

  38 苦豆子总碱超微提取及其生物农药中试生产 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2004-2006 30.0 王伟中

  39 植物农药“康绿功臣”在无公害优质粳米生产上推广 省“333”人才基金 2006-2008 6.0 王伟中

  40 阿维菌素光分解及其高效应用机制研究 省六大人才高峰 2006-2008 5.0 王伟中

  41 优质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示范及其产业化开发 SX(2001)46 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2001-2002 50.0 薛朝标

  42 有机食品(稻米)生产技术引进及其产业化开发 BZ2001011 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001-2002 5.0 薛朝标

  43 绿色稻米质量标准全程控制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化开发, SX(2002) 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2002-2003 45.0 薛朝标

  44 机稻米生产全程质量可控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 BZ2003024 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003-2004 5.0 薛朝标

  45 10万亩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产业化开发 SX(2003)002 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2003-2004 120.0 薛朝标

  46 稻田套播小麦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推广 SX(2004)011 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2004 -2006 25.0 薛朝标

  47 优质水稻简化育秧与机插扩行稀植栽培配套技术推广 SX(2005)012 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2005.10-2006.12 25.0 薛朝标

  48 超级稻新品种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省苏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06-2006 15.0 薛朝标

  49 江苏省淮安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 农业部农计函[2006]69号 国家优粮工程项目 2006-2007 300.0 薛朝标

  50 淮麦20号小麦新品种产业化开发 BE2003375 省科技攻关 2003-2005 15.0 顾正中

  51 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4-2005 10.0 顾正中

  52 优质高产多抗面条小麦新品种选育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 2006-2009 5.0 顾正中

  53 小麦新品种选育 江苏省“十一五”重大攻关 2006-2009 5.0 顾正中

  54 矮败小麦育种科技创新条件建设子项目 1251610400305 国家财政部 2005-2010 60.0 孙苏阳

  55 淮麦18回交导入系的构建与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的高效发掘 2006G51(A)-3-1 国家农业部948重大项目 2006 -2010 10.0 孙苏阳

  5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动植物育种项目小麦课题子项目 国家科技部 2006-2010 20.0 纪凤高

  孙苏阳

  57 国标二级以上优质水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 省科技厅 2004-2005 6.0 袁彩勇

  58 优质高产中粳稻淮稻7号与淮稻8号示范推广 江苏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2004 10.0 袁彩勇

  59 抗条纹叶枯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 省科技厅 2005-2009 8.0 袁彩勇

  60 大豆永久遗传群体的构建 2004CB117206-2 973计划 2004-2008 25.0 杨加银

  61 常规、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大豆新品种 BG2006308 省高技术研究计划(农业) 2006-2010 3.0 杨加银

  62 米糠活性物质二十八醇饮料的研制 浙江省科技厅 2005 -2007 崔杨棣

  63 米糠生物活性物质二十八醇制备 与浙江省湖州市四丰天然蜡精炼厂合作 1500.0 崔杨棣

  3、近年来重要获奖清单

  (1)、本实验室近年科技获奖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等级 获奖人 获奖时间

  1 “壮秧宝”的研制及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研究 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王伟中 徐建明 薛朝标等 1999

  2 “维他灵”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伟中 徐建明 等 1998

  3 水稻僵苗防治调理剂“僵苗必克”的应用开发研究 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徐建明(1/10) 等 2001

  4 B族维生素(氯化胆碱)在作物生产上的研究应用 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 王伟中 徐建明 等 2004

  5 苦豆子生物碱超微提取及在农业上高效应用研究 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王伟中(1/15)徐建明(5/15) 2004

  6 淮安市大面积迟熟中粳平衡增产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薛朝标 1998

  7 推广杂交新组合特优559

  及其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薛朝标 1999

  8 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新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 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薛朝标 2006

  9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 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顾正中(2/5)

  孙苏阳(5/5) 2003

  10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推广 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顾正中(6/7)

  孙苏阳(7/7) 2003

  11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 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顾正中(2/5)

  孙苏阳(5/5) 2003

  12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 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顾正中(2/5)

  孙苏阳(5/5) 2003

  13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9号 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孙苏阳(1/6)

  顾正中(6/6) 2005

  14 早熟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

  淮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 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杨加银 等 2006

  15 高产优质多抗中粳稻新品种淮稻6号的选育与应用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袁生堂

  袁彩勇 2004

  16 马铃薯渣制膳食纤维的研制与开发 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吕金顺 等 2002

  (2)、项目组主要成员获得的荣誉

  序号 荣誉称号 姓名 工作单位

  1 淮安市“五一”巾帼标兵 季勤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2 江苏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 罗玉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3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徐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4 第三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徐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5 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徐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6 全国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 徐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7 市“优秀育农富民园丁” 徐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8 省“333”第三层次 徐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9 淮安市“十百千”第二层次 徐建明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10 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赵祥祥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11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崔延松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

  12 全国水利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 崔延松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

  13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伟中 淮安市农科院

  14 江苏省劳模 王伟中 淮安市农科院

  15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王伟中 淮安市农科院

  16 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王伟中 淮安市农科院

  17 淮安市创新创业人才奖 王伟中 淮安市农科院

  18 省“333”第二层次 王伟中 淮安市农科院

  19 市“十百千”人才第一层次 王伟中 淮安市农科院

  20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薛朝标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薛朝标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 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 薛朝标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3 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 薛朝标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4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顾正中 淮安市农科院

  25 省“333”第三层次 顾正中 淮安市农科院

  26 市“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 顾正中 淮安市农科院

  27 省“333”第三层次 杨加银 淮安市农科院

  28 市“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 杨加银 淮安市农科院

  4、近年来重要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

  (1)、实验室人员近年来出版著作一览表

  序号 著作名称 出 版 姓名 作用

  1 植物成分结构与功能,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 纪丽莲 副主编

  2 食用菌栽培学 吉林科技出版 2003年 温 鲁 副主编

  3 水利经济管理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崔延松 副主编

  4 中国水市场管理学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年11月 崔延松 主编

  5 水利经济技术管理概论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日 崔延松 副主编

  6 现代农药应用技术全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王伟中 编委

  7 旱粮实用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徐建明 编委

  (2)、实验室人员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一览表

  序号 作者 名称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1 Ji Q. et al. Microbial starch-binding domains as a tool for targeting proteins to granules during starch biosynthesi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2003

  2 Ji Q.et al. Reduction of starch granules size by expression of an engineered tardem starch –binding domain in potato plant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04

  3 Kok-jacon, G. A., Ji, Q.Vincken, J-P Towards a more versatile a-glucan biosynthesis in plants J. Plant Physiol 2003

  4 季勤 等 SBD在重组蛋白质中位移对酶活性及与淀粉粒结合性能的影响 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5 季勤 等 利用GBSSI 和SBD作为 “锚”将荧光素酶定位到淀粉粒中效果的比较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6 Ji Q.et al Microbial starch-binding domains are superior to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I for anchoring luciferase to potato starch granule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6

  7 Firouzabadi F. N., Vincken J-P.,, Ji, Q. Accumulation of multiple-repeat starch-binding domains (SBD2-SBD5) does not reduce adiate content of potato starch granules. Planta (in press)

  8 Firouzabadi F. N., kok-jacon G., Vincken J-P., Ji, Q. Fusion proteins comprising the catalytic domain of mutansucrase and a starch-binding domain can alter the morphology of adiate-free potato starch granules during biosynthesis. Transgenic Research (in press)

  9 Firouzabadi F. N., Vincken J-P., Ji, Q. Expression of an engineered granule-bound E. coli maltose acetyl transferase in wild-type and amf potato plant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in press)

  10 Zhao X X, Lu W P, Qi C K, et al. Assessment on alien herbicide-resistant gene flow among crucifers by sexual compatibilit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11 Zhao X X, Xia Q X, Lu D L, et al Gene flow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resistant rapeseed to 5 cruciferous weed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6

  12 Zhao X X, Luo Y M, Lu W P, et al. Gene flow from herbicide-resist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rapeseed to 4 cruciferous weeds under mentor pollen inducement.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7, (Accepted)

  13 赵祥祥,陆卫平,戚存扣,等 通过杂交亲和性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间的流动 科学通报 2005

  14 赵祥祥 等 转抗除草剂基因油菜与5种十字花科杂草间的基因流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5 赵祥祥 等 蒙导授粉条件下转抗除草剂基因油菜与4种十字花科杂草间的基因流 自然科学进展 2007,(已录用))

  16 Wang Y P, Zhao X X, Sonntag K, et al Behaviour of Sinapis alba chromosomes in a Brassica napus background revealed by genomic in-situ hybridization

  Chromosome Research 2005

  17 赵祥祥 等 高产优质油菜淮宁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99

  18 赵祥祥 等 双低油菜淮油1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0

  19 纪丽莲等 A Potent Feed Preservative Candidate Produced by Calcarisporium sp., an Endophyte Residing in Stargrass (Cynodon dactylon)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4

  20 纪丽莲等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Smilax glabra 生命科学研究 2002

  21 纪丽莲等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maize silk extracts against food spoilage and food-borne pathogens 生命科学研究 2001

  22 纪丽莲等 柿叶抗菌活性研究及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食品科学 2003

  23 纪丽莲 菊花脑茎叶抗病原菌活性及其有效成分研究 食品科学 2004

  24 纪丽莲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ell Growth and Antimicrobial Metabolite of the F0238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5 纪丽莲等 菊花脑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霉菌活性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26 纪丽莲等 芦竹内生真菌F0238细胞生长及其代谢调控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27 纪丽莲 芦竹内生真菌F0238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微生物学通报 2004

  28 纪丽莲等 芦竹内生真菌F0238细胞生长及其代谢调控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29 纪丽莲、谭仁祥 Endophytic Calcarisporium sp., a Potent Biocontroller for Post –harvest Deca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Fung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7

  30 罗玉明等 紫苏属药用植物的rDNA ITS 区SNP 分子标记与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药学学报 2006

  31 罗玉明等 稀土元素铈缓解镉对菱叶的毒害效应研究 土壤学报 2006

  32 罗玉明等 无土栽培番红花LC/MS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33 罗玉明等 菱的腺毛发育及分泌活动的超微结构研究 广西植物 2006

  34 罗玉明等 南湖菱苗端茎轴质体起源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广西植物 2002

  35 罗玉明等 细叶石斛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6 罗玉明等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南京师大学报 2000

  37 徐建明等 维生素类物质在小麦上应用的生物学效应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38 徐建明等 维他灵2号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生物学基础 华北农学报(论文集) 2000

  39 徐建明等 外源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40 徐建明等 镧与维生素对水稻幼苗生长及根内源IAA的协同作用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1 徐建明等 水稻僵苗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42 徐建明等 草莓宝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43 徐建明等 维他灵3号对花生增产效应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44 徐建明等 硼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45 侯北伟,窦秉德等 小麦雌性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遗传 2006

  46 李生强,窦秉德等 小麦雌性不育基因的 SSR 多态性标记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7 窦秉德,孙其信等 小麦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48 Dou Bingde et al Mapping the female sterile gene in wheat based on the Bayesian method Submitted to Theor Appl Genet 2007

  49 陈莉,窦秉德 等 玉米成熟胚和茎尖愈伤诱导及其植株再生能力比较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6

  50 陈莉,窦秉德 等 甜玉米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51 曹俊梅,窦秉德等 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反应性比较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5

  52 尹起范等 2-(2-5-二羟基苯基)-5-甲基-2,5-二氢吡咯并[3,4]富勒烯的合成和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化学学报 2005

  53 尹起范等 花箐啶-3-葡萄糖甙稳定性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4

  54 吕金顺等 马铃薯渣制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中国马铃薯 2001

  55 吕金顺等 臭椿中一种新苦木苦素的结构鉴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56 吕金顺等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凹型结构关系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57 吕金顺等 Improve on Experimental Device of Hydric Burning and Exploiting 17th IUP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Chemical Education 2002

  58 吕金顺等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lsholthia blanda Benth 植物学报 2001

  59 吕金顺等 臭椿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2003

  60 吕金顺等 合欢荚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2003

  61 吕金顺等 玉兰花蕾挥发油的GC-MS分析 分析化学 2003

  62 吕金顺等 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05

  63 吕金顺等 香荚蒾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64 吕金顺等 马铃薯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研究 食品科学 2006

  65 吕金顺等 白丁香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食品科学 2007

  66 吕金顺等 马铃薯膳食纤维的特征结构及其生理活性 分析化学 2007

  67 温鲁等 蚕虫草与有关虫草活性成分检测比较 食品科学 2004

  68 温鲁等 蚕虫草人工培育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69 温鲁等 几种保鲜剂对香菇常温保鲜效果研究 食品科学 2004

  70 温鲁等 液体培养蛹虫草虫草素和腺苷的代谢量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71 温鲁等 固体培养蛹虫草核苷类次生代谢物的产率 食品科学 2005

  72 温鲁等 以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指标优化蛹虫草人工栽培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73 温鲁等 蛹虫草的两株虫草素高产菌株 食用菌 2005

  74 温鲁等 蛹虫草孢子粉活性成分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75 温鲁等 用谷物培养食用菌来生产功能食品 食品科学 2005

  76 温鲁等 几种食用菌与不同谷物培养基的亲和性 食品科学 2006

  77 王新风等 富硒酵母的培养和硒核酸提取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06

  78 王新风等 酵母硒核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06

  79 王新风等 富硒平菇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食品科学 2006

  80 王新风等 硒对栽培平菇产量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81 王新风等 液体培养杏鲍菇富集硒的条件与机理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82 崔延松 对水资源经济研究的一般认识 经济师 2006

  83 崔延松 论洪泽湖研究的方法和对策 江苏水利 2007

  84 鄢贵龙 大孔树脂对葛根素吸附行为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85 鄢贵龙 葛粉及葛根异黄酮清洁生产工艺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86 鄢贵龙 黄曲霉毒素生物学去除方法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5

  87 鄢贵龙 葛根素注射液中葛根素含量的HPLC测定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5

  88 鄢贵龙 稀土元素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工业微生物 2005

  89 鄢贵龙 毛细管电泳芯片及其应用 生命的化学 2005

  90 刘福霞 等 用微卫星标记定位太空诱变玉米核雄性不育基因 遗传学报 2005

  91 刘福霞 等 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与RAPD标记的连锁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92 鄢贵龙 葛根素的提取及纯化技术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4

  93 王伟中等 苦豆子生物碱光解及其防止措施 江苏省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 2003

  94 顾正中等 小麦品种豫麦13在育种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95 顾正中等 小麦新品种淮麦17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科技 2002

  96 顾正中等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97 顾正中等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育种目标的调整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98 顾正中等 不同密度与施肥方式对淮麦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99 顾正中等 淮麦20高产栽培群体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00 杨加银 菜用大豆品种花荚粒形成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01 杨加银等 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102 杨加银等 高油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选育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03 杨加银等 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6

  104 袁彩勇等 优质高产中粳稻淮稻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105 袁彩勇等 淮稻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北京农业科学 2002

  106 袁彩勇等 优质高产中粳稻淮9926和淮9726及其应用前景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107 崔杨棣等 壬二酸的性质、制备与应用开发 粮食与油脂 2005

  (3)、实验室人员近年来获得的专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专利号(申请号) 申请专利人

  1 Expression in plants of SBDs (Europe, USA)。 01083247.4 季勤

  2 Method for modification of size and morphology of starch granules (Europe)。 03076300.7 季勤

  3 火材磷面新配方 ZL 96 1 07717.4 吕金顺

  4 用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碳的方法 2006100964996 吕金顺

  5 氧化型果蔬农药残留解毒剂 ZL03158224.9 温鲁

  6 果蔬保鲜剂制法 ZL03132045.7 谭仁祥 纪丽莲

  7 粉剂农药的颗粒表面活性改良的方法 200710022704.9 徐建明

  5、近年来国内外合作项目清单

  序号 学校合作人姓名 项目名称 国内外合作单位名称

  1 季勤 SBD2转基因甘薯的研究 Department of plant sciences,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2 季勤 马铃薯淀粉转基因改良的研究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Cytogenetics, Lethbridge Research Centre, Canada

  3 季勤 用淀粉结合结构域作为“锚”对甘薯淀粉分子结构修饰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4 季勤 用淀粉结合结构域作为 “锚” 对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修饰的研究 Food Research Center ,

  Calgary, Canada

  5 纪丽莲 花生深加工及农业推广 泗阳县科技局、宿迁市苏花食品有限公司

  6 徐建明 Analyses of the cambial region tissues of “fast- and slow-growing” genotypes of the poplar(two poplar[populus spp.] hybrids, P.deltoides x p ciliate and P.deltoldes x p szechuanica) and of pine (pinus adiate) Department of Biology, the University of Calgery. Canada

  7 尹起范 海洋性大气污染规律的研究 韩国首尔大学地球环境科学院

  6、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项目与成果清单

  序号 品种名称 审定证号 时间

  1 淮麦14号 国审麦980009 1998

  2 淮麦15号 苏种审字第335号 1998

  3 淮麦16号 苏种审字第336号 1998

  4 淮麦18号 苏种审字第340号 1999

  5 淮阴9628 豫审证字第10号 2000

  6 淮麦17号 国审麦20000004 2000

  7 淮麦16号 国审麦2001004 2001

  8 淮麦18 国审麦2001005 2001

  9 淮麦19号 苏审麦200101 2001

  10 淮麦20号 苏审麦200201 2002

  11 淮麦20号 国审麦2003030 2003

  12 淮麦21 苏审麦200603 2006

  13 淮麦23 苏审麦200607 2006

  14 淮稻7号 苏审稻200412 2004.2

  15 淮稻8号 苏审稻200410 2004.2

  16 淮稻9号 苏审稻200607 2006.1

  17 淮优粳2号 苏审稻200606 2006.1

  18 淮稻10号 苏审稻200708 2007.1

  19 淮豆6号 国审豆2001003 2001

  20 淮豆8号 国审豆2005013 2005

  21 淮油16号 苏审油199802 1999

  22 淮杂油1号 苏审油200102 2001

  23 淮杂油3号 苏审油200402 2004

  7、本项目联合共建协议和合作协议,分别明确共建和合作各方项目出资、项目人员、任务分工、共建合作机制、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

  (见附页)

  8、项目承担单位转移资产清单

  原所属单位 资产

  编号 仪器名称 型号 价值(元) 生产厂家

  生物系 0301598S 冰箱 BCD-205SN 2280.0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992S 冰箱 BCD-239BSW 4400.0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1636S 不锈钢治疗车 II型 780.00 南京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1637S 不锈钢治疗车 II型 780.00 南京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生物系 0602247S 超级洁净工作台 BCN-1360B 9900.00 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337S 超声波清洗机 KQ-2200 1917.00 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生物系 0401524S 垂直板制胶架 20*20 15178.00 美国伯乐

  生物系 0602237S 纯水器 GR-50T 6100.00 *

  生物系 0401153S 打印机 美达能 PagePro 1300 1550.0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生物系 0500773S 电磁炉 尚朋堂 SR-1603A 468.00 尚朋堂(无锡)电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081S 电热恒鼓风干燥箱 DHG-9145A型 3819.00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433S 电泳槽 DYCZ-26型 647.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435S 电泳槽 DYCZ-21型 615.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436S 电泳槽 DYCZ-21型 615.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437S 电泳槽 DYCZ-21型 615.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644S 电泳槽 DYCZ-24A型 629.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645S 电泳槽 DYCZ-24A型 629.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646S 电泳槽 DYCZ-24A型 629.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647S 电泳槽 DYCZ-24A型 629.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500080S 电泳槽 DYCP-31D 790.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600655S 电泳槽 DYCP-44P 2600.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434S 电泳仪 DYY-12型 8118.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20021442 电泳仪 JY-600 5340.00 北京市君意机电技术公司

  生物系 0600643S 电泳仪 DYY-6C型 2306.8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454S 电子天平 BP61S 9900.00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455S 电子天平 BL610 4180.00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1791S 电子天平 TE612-L 3965.00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991S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MEICO KFR-71L/D 3980.00 安徽天歌电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10552 分体热泵型挂壁式房间空调器 KFR-35GW/J 3160.0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462S 恒温磁力搅拌器 85-2型 448.00 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生物系 20021476 红外线干燥箱 404-1 4000.00 上海实验仪器总厂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2464 基因扩增仪 PTC-200 73100.00 美国MJ研究公司

  生物系 0400428S 基因扩增仪 MG96G 36400.00 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21S 记忆棒 SONY 128M 900.00 日本

  生物系 0400757S 空调 海尔 KFR-50LW/K 3300.0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10558 离心机 TGL-16C 2448.00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生物系 0400001S 全温振荡培养箱 HZQ-F160 10750.00 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032S 扫描仪 9820 780.00

  生物系 0400597S 生化培养箱 SPX-250B 5150.00 上海佳胜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427S 实验室级超纯水器 SPW-50D 13000.00 上海赛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20S 数码照相机 SONY DSC-P100 3300.00 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86S 数字温湿计 TES 1360 920.00 台湾泰仕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85S 数字照度计 TES 1330A 880.00 台湾泰仕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229S 酸度计 奥立龙 818 2170.00 美国 Thermo Orion

  生物系 20010556 碎花状制冰机 SCOTSMAN AF100 28800.00 意大利

  生物系 0400642S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L185Z-1型 16258.80 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厂

  生物系 20021516 台式离心机 TDL-60B 2797.00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生物系 0400990S 脱色摇床 TY-80S 680.00 金坛市虹盛仪器厂

  生物系 0401150S 微波炉 LG MG -5513NV 820.0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03S 微型计算机 宏图典雅1122 3588.00 江苏宏图三胞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764S 微型计算机 嘉翔V 3964.00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765S 微型计算机 联想 锋行7060A 7600.0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10497 稳压稳流电泳仪 DYY-III2 1152.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20010499 稳压稳流电泳仪 DYY-III2 1152.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301599S 卧式对折门冷藏冷冻柜 海尔 FCD-185SC 1450.00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84S 吸尘器 海尔ZW1200-203 390.00 青岛海尔洗碗机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2493 液氮容器 YDS-15(东亚牌) 1600.00 乐山市东亚机电工贸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643S 转子 1.5ml×24 1088.00 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厂

  生物系 0602433S 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 UV-3 2990.00 上海康禾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700864S 基因扩增仪 MG96+ 28000.00 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522S BT系列蠕动泵时间分配器 液体分装仪配件 1450.00 常州诚合卫生设备厂

  生物系 0401351S MEDICOOL(恒温保存箱) MPR-213F 18600.00 Japan

  生物系 0500619S pH计 PHS-3D 2470.00 上海三信仪表厂

  生物系 0401222S 不锈钢治疗车 CRII 950.00 南京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428S 超纯水器 SPW-40T 22800.00 上海塞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1013 超低温冰箱 MDF-382E 47200.00 日本三洋

  生物系 0501134S 超净工作台 BCN-1360B 9290.00 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432S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JY98-3D 15523.00 宁波新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907S 打印机 三星1740 1275.00

  生物系 0401353S 单道数字可调移液器 0.1-1ul 2-20ul 20-200ul 100-1000ul 3808.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350S 低温保存箱 MDF-U333 21000.00 Japan

  生物系 0401223S 电磁炉 尚朋堂1607D 498.00 尚朋堂(无锡)电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355S 电动移液器 0-10ml 3600.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520S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DHG-9053A型 1537.00 上海市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1813S 电子连续移液器(配充电器+镍氢) 1ul-5ml 6396.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352S 电子天平 BL-2200H 0.01g 3500.00 岛津制作所

  生物系 0602437S 电子天平 ME254S(0.1mg/250g) 40300.00 塞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生物系 0602170S 电子天平 JA1203A 2880.00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1820S 杜瓦瓶(液氮罐) 03772-40 5364.00 Cole-Parmer Instrument Company

  生物系 0501821S 杜瓦瓶(液氮罐) 03772-40 5364.00 Cole-Parmer Instrument Company

  生物系 0500083S 多功能水平电泳槽 HE-120 Gen 1349.00 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084S 多功能水平电泳槽 HE-120 Gen 1349.00 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085S 多功能水平电泳槽 HE-120 Gen 1349.00 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421S 分体落地式房间空调器 格力KFR-70LW/E 4300.0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1815S 分析磨(样品破碎器) 04301-20 18600.00 Germany

  生物系 0500079S 干式恒温器 BG25型 4799.00 杭州郎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602S 高低温恒定湿热试验箱 GDW/SH240D 95000.00 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521S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GNP-9050型 2117.00 上海市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1041 固液相分子杂交仪 1339-DNA 6590.00 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生物系 0500086S 核酸电泳仪 EPS 100 1259.00 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087S 基因导入仪 JY2000-1B 11199.00 宁波新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2465 基因扩增仪 PTC-200 73100.00 America

  生物系 0401313S 静音混合器 WH-986 560.00 江苏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422S 空调机 格力KFR-35GW 1980.0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232S 快速混匀器 SK-1 345.00 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94S 冷冻浓缩离心干燥器 LNG-T98 11700.00 江苏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

  生物系 0600630S 粒度仪 CIS-50 214500.00 Israel

  生物系 0602310S 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 XTB-1型 1810.00 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1047 酶联免疫检测仪 DG5031型 6500.00 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1752S 凝胶成像系统 801 30900.00 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0192 平板凝胶真空干燥器 WD-9410 3240.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0002S 全温振荡培养箱 HZQ-F160 10750.00 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生物系 0601106S 全自动电泳仪 Phastsystem 92140.00 Amersham

  生物系 0500082S 蠕动泵 BT00-300M 2999.00 常州诚合卫生设备厂

  生物系 0400438S 三恒多用电泳仪 ECP3000 4756.00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生物系 0401316S 三用恒温水箱 HH-W420 539.50 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生物系 0401314S 手掌型离心机 LX-100 280.00 江苏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293S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TGLL-18K配2.4.6号转子 14560.00 江苏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

  生物系 0401317S 台式高速离心机 TGL-16 1527.50 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生物系 0401295S 台式冷冻恒温振荡器 THZ-Q 6370.00 江苏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

  生物系 0401315S 台式紫外仪 GL-3120 2520.00 江苏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00130 体视显微镜 XTL-1型 3350.00 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0459S 脱色摇床 TS-2000 2016.00 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生物系 0401354S 外置活塞移液器 200-1000ul 2360.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151S 微波炉 MG -5513M 820.0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318S 微量振荡器 MM-2 247.00 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生物系 0401152S 微型电子计算机 宏图黑客3135 4980.00 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500763S 微型计算机 嘉翔V 3964.00 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系 0602662S 微型计算机 启天M488E 3560.0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生物系 0401312S 微型台式真空泵 GL-802型 406.00 江苏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生物系 20021481 旋涡混合器 QL-901 312.00 江苏海门市麒麟医用仪器厂

  生物系 20000137 液氮生物容器 YDS-3 910.00 四川亚西机械厂

  生物系 20010549 液氮生物容器 YDS-15 1616.00 四川亚西机械厂

  生物系 0401356S 移液器支架 * 380.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357S 移液器支架 * 380.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358S 移液器支架 * 380.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359S 移液器支架 * 380.00 Germany

  生物系 0401360S 移液器支架 * 380.00 Germany

  生物系 0501510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P-756PC 25025.00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生物系 0700037S Turner扫描分光光度计 A-36206-10 111946.00 *

  生物系 0700035S 多通道移液器 A-25704-26 6084.00 *

  生物系 0700036S 多通道移液器 A-25704-26 6084.00 *

  生物系 0700092S 荧光显微镜 LeicaDM2500 240000.00

  生物系 0700090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PC1900 25000.00

  生物系 0301591S 脉冲调制式荧光仪 FMS-2 137969.00

  生物系 0301590S 液相氧电极 GHLOROLAB-2 78960.00

  生物系 0400193S 组培室控温控湿系统 92928.00

  合计 1951906.00

  代写业务范围:

  一、文字写作服务:

  1、商务类: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入园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等;

  2、企业类:企业发展史、老板传记、纪实报道、企业内刊编辑、专题报道、新闻稿件、人物专访、事件报道、典型事迹、汇报材料、企业案例专著出版、企业总体战略方案、产业发展方案、市场营销方案、资本运营方案、管理文件等;

  3、相声、小品、剧本、晚会串词、解说词、主持串联词;

  4、工作类: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简报、企划文案、调查报告、会议提案、开闭幕词、典型事迹、议案、公报、通告、守则、办法等;

  5、演讲类:比赛演讲、竞赛演讲、主持词、专题演讲、发言稿、事迹演讲、商业演讲、庆典演讲、专题演讲等;

  6、法律类:土地、拆迁、医疗、人事信访报告;减刑、假释、赔偿、上诉状、控告状、申诉状、;财产公证、离婚、分居、收养文书等;

  7、宣传类:新闻稿,产品解说词、广告文章,广告脚文等;

  8、文学类:小说、散文、诗词、报告文学、对联、戏剧、寓言等;

  9、文秘代理:为相关单位提供长年文案兼职、撰稿、顾问等。

  浙江秘书网(武汉分部)联系方式:

  刘经理:

  手机:13554250528

  QQ:98708185

  Emai:zjmishu@yahoo.cn 98708185@qq.com

  MSN:zjmishu@yahoo.cn

  网址:http://www.zjmishu.com/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工程科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工程科学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